查看: 101|回复: 1

实施中国大运河文化复兴工程 擘画千年运河新时代繁荣胜景 ...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12 1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9项、世界遗产5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项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86位,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遵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的指示精神,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正在启动中国大运河流域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研究,实施中国大运河文化复兴工程,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过程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更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中国大运河文化复兴工程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想、价值、活力以及前景的确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中国大运河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大运河纵贯千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是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中国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气度,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和现实资源。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传统文化,对梳理中国文化脉络,深度解读中国文化灵魂具有深远意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通州,中国大运河之源,依运河塑性,以运河闻名,向称京门,水陆要会,漕运、仓储重地,为都城之左辅雄藩,经济命脉,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曾发挥重要作用。“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历经千年的历史沧桑,通州沉积和集中体现了浓厚的运河文化。
复兴工程根据首都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新城市发展格局,重点规划世界运河文化总部基地,将单一的运河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成为“多层次、多方位、多模式”一体化的“文化、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全新的大型综合体发展模式,突出运河“创新、融合”特质,利用运河文化旅游和国际会展和文化交流营造的热点,通州生态环境资源,以运河水系为空间,以运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将通州优越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熟的生活圈、便捷的交通网,打造成为又一价值热区,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模式。
二、实施中国大运河文化复兴工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发展
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复兴工程通过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可挖掘、可利用的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好而不变味,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她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并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古老的运河滋养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串起了中国的长江大河,沟通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造就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长廊。但随着运河的断流停航和废弃,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变得漫漶不清,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经或即将成为记忆。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有43段河段、132项运河遗产点,而已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有27段58处遗产点,尚有更多的河段和遗产点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保护,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复兴工程,任重而道远。
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衙门是明清两代治理京杭大运河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却因遗址点已经被破坏而名落孙山。复兴工程将圆“运河之都”重建总督衙门的梦想,实施进一步的发掘保护,根据系统规划,在保护遗存文物的前提下,将原址恢复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点,并运用高科技的全息虚拟再现技术,演绎昔日繁华盛景,赋予遗址点群众科普教育的新价值和功能,同时按照原貌高标准复建河道总督衙门,配套建设明清建筑、展览、公园、绿地、文玩等旅游产业项目,使其重新焕发历史的光彩。也不断提升“运河之都”老百姓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三、实施中国大运河文化复兴工程有利于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中国大运河的建造和使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反映了古人利用超大工程创建人工新流域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而不断进行更新改造,完成了自然系统人工化的探索和实践。从古至今,大运河流域都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据统计2021年,北京40269.6亿元、天津15695.05亿元、河北40391.3亿元、山东83095.9亿元、河南58887.41亿元、安徽42959.2亿元、江苏116364.2亿元、浙江73516亿元,八省市GDP实现471178.66亿元,占114.37万亿元全国GDP的41.2%,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大运河流域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努力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2013~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1%,占同期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5%升至29.7%。东部地区中,浙江、山东、河北、安徽,年均增速分别为8.3%、7.1%、5.6%;11.8%。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8万亿美元,创9年来新高,同比增长32.6%,较当年外贸整体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与145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5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7%。
复兴工程将致力于现代科技成果转化和全产业链共生经济体系的建立,运用生态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推动大运河流域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将区域性的片段式和碎片化发展转变成为流域性的共生型和系统化发展体系,动员、鼓励和支持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实施大运河流域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精锐出战,精准施策,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中国大运河流域以海洋经济、流域经济和内陆经济三位一体联动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合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充分赋予古老运河全新内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在千年运河3200公里画卷之上,擘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繁荣胜景。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切实保护好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实施实施中国大运河文化复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复兴工程将秉承“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的宗旨,注入民族复兴精神动力,以高度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的建设事业,擦亮中国大运河的国家文化符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12 11: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9 12:45 , Processed in 0.0826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