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回复: 0

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7):中华服饰礼仪

[复制链接]

2

主题

8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14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服饰文明中,服饰的象征性历来倍受统治者重视。色彩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志,虽然各朝代之间色彩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但用色合“礼”这一点上历朝历代无一例外。
色彩作为尊卑的象征,赋予理论内涵并与政治相联系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上则不多见。
而中国传统服色制度以“礼”作为服色制度的思想根源,透过“德观”与“阴阳五行”之思想观念,使服饰色彩的哲学思想能体现天、地精神,借此达到“天人合一”为理想人格的境界。
黄色象征着尊贵与财富,唐王朝建立后将黄色定为皇族御用颜色,开始确立赤黄为皇帝独特的服色。
中国古代服饰在装饰图案上体现着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总体上有两个表现。首先是在服装面料织造上采用不同的花纹图案表示身份等级的差异。其次是在已织好的服装面料上绘、绣不同图案来表明服用者的身份等级。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现代概念的时装与时装文化进入到中国寻常百姓家。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一系列领导服饰潮流的西式时装像连绵的风,悄然改变着古老的中国。
<hr/>认识中式礼服


  • 中山装(诞生于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因为毛主席经常在公开场合穿着,西方社会也称中山装为“毛装”)
  • 旗袍(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与“国服”,形成于清代。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旗袍为国服,198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起,旗袍是很多重要活动大会的礼仪服装)
  • 民族服装(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在出席正式、重大场合时,民族服装亦可作为礼服)

现代着装的【TOP】原则

“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目的(Object)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目的和地点相协调。
时间原则: 不同时段的着装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以包打天下,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时间而变换。白天工作时,女士应穿着正式套装,以体现专业性;晚上出席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服装的选择还要适合季节气候特点,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目的原则: 衣着要与目的协调。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庄重考究;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惯例着正装;出席正式宴会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长裙晚礼服;而在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应轻便舒适。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有欠轻松;同样的,如果以便装出席正式宴会,不但是对宴会主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颇觉尴尬。
地点原则: 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适但整洁的休闲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单位拜访,穿职业套装会显得专业;外出时要顾及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

具体按照性别不同又可分为:
男士正装(我国):西装、中山装、名族服装
女士正装(我国):西式套装(套裙或者套裤,套裙更正式)、民族服装
<hr/>职场中正式场合着装“六忌


  • 过分杂乱——不穿袜子、三截腿
  • 过分鲜艳——三色原则,避免卡通或者文字
  • 过分暴露——工作场合六不露:肩、胸、腰、背、脚趾、脚跟。不能穿无袖装。
  • 过分透视——内衣外露
  • 过分短小——超短裙、短裤
  • 过分紧身——突出身体部位轮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9 13:01 , Processed in 0.0821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