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回复: 7

【背景知识】中国史前文化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6-20 2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地图

史前文化一般指人类出现到文字出现之前的时代,意即历史记载(信史)前的时代。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因此中国的史前文化可以追溯到处于青铜时代的商朝。
一、旧石器时代

何为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在古地理学是指人类开始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文明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能人首次制造出石器大概在距今260万或250万年前,从此到农业文明出现的1.2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一般被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在旧石器时代期间,人们在早期的能人和智人基础上向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大幅度进化。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开始了最早的艺术创作,并开始涉足宗教和精神领域,比如葬礼和仪式。
1.1 早期


  • 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有西侯度遗址、元谋人遗址、匼河遗址、蓝田遗址、东谷坨遗址。

    • 西侯度遗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
    • 元谋人遗址: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
    • 匼河遗址:山西省芮城县匼河村
    • 蓝田遗址: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
    • 东谷坨遗址: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谷沱村许家坡



  • 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

    • 北方代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的北京人文化(北京猿人在250,000年前至400,000年前生息于周口店地区)
    • 南方代表:贵州黔西观音洞的观音洞文化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分布

1.2 中期


  • 代表: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文化
  • 其他:

    • 周口店第15地点文化
    • 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



  • 特点:基本保持了早期文化的类型和加工技术
1.3 晚期


  • 华北:

    • 继承前一个时期的小石器传统,代表有萨拉乌苏遗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遗址、山顶洞遗址等
    • 石叶文化类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的水洞沟文化为代表,它与西方同期文化有较多的相似处
    • 细石器工艺类型:如山西沁水的下川文化,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的虎头梁文化等



  • 东北:

    • 重要遗址有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遗址等

  • 华南出现了几个区域性文化

    • 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遗址命名的富林文化类型
    • 以重庆市铜梁县张二塘遗址为代表的铜梁文化类型
    • 最初在贵州省兴义市猫猫洞遗址发现的猫猫洞文化类型

二、中石器时代


  • 中国中石器时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之间,其特征是细石器的制造,所以又称作“细石器时代”。
  • 中国在约前1万至前7千年间处于中石器时代,一、二千年间又纷纷进入新石器时代,持续时间较短。
  • 陕西省大荔县沙苑的沙苑文化、河南省许昌市灵井的灵井文化、山西省沁水县下川的下川文化等。
三、新石器时代

3.1 特点(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 逐渐由采集食物发展到生产食物、石制工具也由简陋发展出种种专门用途的工具。
  • 农业出现,人们有了更可靠的食物供应;
  • 长期的聚落出现,使人们的群居身活区渐复杂;
  • 人们开始以抽象的符号代表具体的事物,表示艺术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图



新石器时代文化时间线

3.2 代表性文化:

裴李岗-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构成了中原文明完整的发展链条。
3.2.1  裴李岗文化


  • 得名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的遗址。
  • 覆盖范围:河南省(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
  • 年代: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可能跨越约2000年左右
  • 特点: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文明, 有农业(种植小米)和畜牧业(养猪),工具以手制陶器和石器为主。
3.2.2 磁山文化


  • 覆盖范围:河北省(太行山东麓、燕山山麓以南、黄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
  • 得名于1933年在河北省武安县发现的磁山遗址
  • 年代:距今约8000年-7000年前
  • 特点:农业(以粟为主),陶器有绳纹、编织纹、篦纹等,后期红陶居多。有粮食堆积。
磁山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提出了“裴李岗·磁山文化”,将它们视为同一种文化类型。也有学者认为它们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文化类型。总体看来,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后期比较接近。
3.2.3 仰韶文化(又名“彩陶文化”)

一般认为陕西地区的仰韶文化是继老官台文化和裴李岗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按时代顺序可以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龙山文化被看做它的继承文化。历史学界曾有“仰韶即夏”观点。


  • 得名:1922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
  • 覆盖范围: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西至河湟,北至河套,东至太行山−豫东,南至淮河–汉水流域,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



河湟平原






河套地区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




  • 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
  • 简介:

    •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主流,包括整个中原地区及关陕一带。仰韶文化可以陕西的半坡村遗址为代表。
    • 仰韶文化在社会组织、生产水平及使用抽象符号三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 仰韶文化与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三星堆文化同样存在太阳崇拜,如陕西泉护村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和太阳,除了太阳图案外,主要是借助鸟和一些几何图形来表达太阳崇拜的主题。
    • 若干简单的刻纹及画纹,已有了记号的作用,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仰韶文化的陶纹已是书写文字了



  • 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 仰韶村遗址
    • 半坡遗址
    • 姜寨遗址
    • 庙底沟遗址
    • 大河村遗址
    • 西坡遗址

  • 进入庙底沟一期(公元前4005年~公元前2780年),仰韶文化以人口扩张为驱动力,大量向周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移民,使得西到河湟、东至海岱、北到河套和辽西、南到江汉的地域都被卷入考古学上的“庙底沟化”过程中,庙底沟类型的分布与商代政治地理范围有惊人的相似,在地理和文化上为夏商乃至秦汉以后的华夏族群地区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时期正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炎、黄部落鼎盛时期。
3.2.4 龙山文化(又名“黑陶文化”)

紧接着仰韶文化,在中原的晚期新石器文化是龙山文化,其分布更为广大,内容也更为丰富。


  •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因为定居等原因,各地的龙山文化有相当的地方性。中原的龙山文化,主要有河南龙山、陕西龙山、山东龙山之分,其中以河南龙山文化为仰韶文化的直系后裔。

    • 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洛阳平原与颍水下游登封、禹县一带的龙山文化,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三个类型。
    • 山东龙山文化:又称“典型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晚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它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
    • 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渭河流域。
    • 山西龙山文化: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



  • 时间范围:距今约4500~4000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形成期
  • 得名:1928年因山东省济南章丘区龙山街道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
  • 特点:

    • 农具中有了耒、镰与骨铲;农产品仍以粟稷为主;
    • 村落有夯土筑成的围墙以资自卫,有了城市的雏形,村落与村落之间显然有了战争。
    • 宗教信仰出现了,骨卜及特殊的葬仪都足够说明这一发展的方向。蛋壳陶可能就是宗教礼器。祖先崇拜大约也已制度化了。
    • 在同一社群内,社会地位及职业的分工,造成社会分化的现象。

四、青铜时代

4.1 特点


  • 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公元前2900到公元前2740)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容器。
  •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中国生产工具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只有阶级和社会的转变,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是政权的象征
4.2 代表性文化

4.2.1 二里头文化


  • 二里头文化或被认为是早商文化,或被认为是夏文化。如今,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在中国学术界已达成共识, 且二里头的第一期不是最早的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
  • 早在夏代,二里头文化已影响长江以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甘青东部、晋中地区。
  • 二里头文化在商文化的入侵下逐渐南传,从历史学层面上来说,二里头文化南传是南方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四土-五服系统的开始
4.2.2 二里岗文化


  • 形成:陕西的客省庄文化(2600-2000 BCE)到太行山东麓,在二里头文化晚期到达郑州一带,压迫岳石文化往东退,形成了二里岗文化,并建立了郑州商城与二里头文化在荥阳附近对峙。最后二里岗文化进入洛阳盆地,彻底击败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迅速覆盖了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区,而且分布范围还进一步扩大,北至石家庄一带。
  • 介于二里岗文化与殷墟文化(1300-1046 BCE)之间,大约有百年左右的缺环,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商文化”。
4.2.3 商朝后期


  • 殷墟是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见于《史记·殷本纪》的商王朝正是因为有了殷墟才成为信史。殷墟是中国最早由中国学术机构自行组织的科学发掘地点, 因此又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中叶。自殷墟发现以来﹐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从这些带有刻辞的甲骨中已经辨认出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出来的的汉字大约1700多个,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6-20 21: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提现代人类来自非洲,迁徙到中国不到10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6-20 2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谢谢,终于理清了。中国史前文化太多了,一时间看懵了,抓不到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6-20 2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冲突,因为非洲迁徙的文明太过薄弱,历史太久远,早就无从考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6-20 2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去看看河森堡的书,进击的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3-6-20 2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多文化在你这儿一下压缩几千年,有点儿过分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6-20 21: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一下,磁山年代不对,经测定发掘的古玉约10300年前,黍约10000—8700年前,粟约8700—7500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6 07:40 , Processed in 0.1110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