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回复: 0

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举办

[复制链接]

5

主题

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3-6-21 16: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主持。



活动围绕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变革中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通过专家演讲、圆桌座谈、公众交流、展览展示等环节,让专家与公众交流分享关于时代变革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解冰表示,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30年的历程中发展为我国对外文物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每年4月18日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活动成为将古迹遗址保护利用的经验向公众、向国际同行传播的重要平台。他指出,今年“变革中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有助于探讨文化遗产在世界变革中的应对和贡献,有助于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程建华表示,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当仁不让承担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使命。近些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专家们的帮助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变革发展中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他表示,北京始终坚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是变革的突出表现;变革中的文化遗产更需要紧密的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褚建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等嘉宾作了主题发言,并开展了座谈交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王力军、姜波,常务理事王心源、郑军等代表,北京市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及相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共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宋新潮以《变革中的文化遗产》为题,从遗产的价值认识变化、价值的认知变革、价值面临的挑战威胁、文化遗产在变革中的作用与意义四个方面,详细解读了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他例举了长城、大运河、哈尼梯田等案例,指出文化遗产既是变革的产物,又能够在时代变革中发挥其文化内涵、扮演重要角色。



王旭东以《新时代故宫博物院的使命愿景》为题,介绍了新时期故宫博物院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构建“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事业发展体系,肩负起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致力于将故宫博物院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褚建好发布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可持续》报告。报告以北京中轴线为核心案例,呈现遗产保护工作在社会治理、环境保护、产业带动等方面的体现,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中轴线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赋能北京城市发展。



活动中,北京古遗址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中心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共建,旨在集结多学科、多方合作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技术和成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进步。



当天下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公众宣传活动举办,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主讲,围绕中轴线这一遗产活化利用优秀案例,为观众分享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经典案例。围绕“我家就在中轴线”的主题,在现场专家与积极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的中小学生及中轴线沿线社区居民进行了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分享交流。






作者|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19 23:03 , Processed in 0.1063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