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回复: 0

汉语拼音文字应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Hamys pinvin undzi ...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6-21 17: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拼音文字应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Hamys pinvin undzi inadana ot Atunawar undwa de zusetone bufom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当是健康优秀文化所应有的雅量和胸怀。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在她的文明发展演进道路上,不时采集身边的珍奇宝物,以开阔眼界,滋养身心,补齐自身的短板,方能够让这个民族跟上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让自己始终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中华文化从来不是保守排外的,总是拥有勤于吸纳和乐于包容的心胸。虽然曾有过“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文字狱”的不堪过往,但总能够在发展中自我反思、修正,让历史航船终能把定迎向达观开放的正确航向。
文字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文字发展的启迪者。方块汉字代表着、培育着整体化的心理倾向,也塑造着使用者整体论的思维方式;而音素文字则更精于刻画着分析的心理倾向,倡导着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两者各有利弊,如果相互结合则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一、关于58年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文字的尝试的盛行基本上与新文化运动同时,也反映着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脉络。而文字改革,却到上世纪末就戛然而止,似乎到了1958年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这里就无疾而终。其实,这个58年方案远不是文字改革的里程碑,而只是个折中混搭的半成品、烂尾工程。它远没用具备拼音文字的功能,也没起到拼音文字所应起到的作用。
如果仅仅起到为汉字注音,那么这个58年方案还勉强堪用,起码它可以标识普通话字词的发音。但是这种标注有什么用呢?或许在文盲比例较高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简单的标音能够为普及识字、扫除文盲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在近半个世纪,扫盲已经是一个彻底过时的任务。
58年方案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却无法胜任其他任务。比如说,让它作为一种文字,虽说权且可以,但是实在勉为其难。由于大量使用附加符号标注声调,使之难于线式行文,写字像在画画,在处理大段大篇幅的文字时,无论是手写还是键盘输入,都十分困难,效率低下。尤其是键盘输入,尽管可以实现,但是需要预置和安装特殊的输入法、字符库和特殊的键盘布局,对信息化处理提出更多更特殊的的软硬件条件。如果要最为文字给其他特殊条件下的信息流提供基础,比如给旗语、灯语、盲文等做基础,那么大量的附加符号要扩展出一大堆特殊字符,单独建库。在信息化处理中,如果本来用线形文字记录的信息被迫需要用图片来存储、传输,那么占用的字节数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至少在目前条件下仍然严重影响信息传输效率。
那么,在处理简短的文字符号时,58年方案是否可以胜任呢?回答是,仍然存在较大缺陷。原因是,拼式另类,形象怪异。特别是作为商业标识,丑陋不堪。只看一个例子,联想在原来“LEGEND”被抢注时,宁愿翻箱倒柜去找到“LENOVO”这个怪词,也不愿意用汉语拼音的拼法去做标识。难怪,就算不标声调,“LIANXIANG”这个词又长又丑,像个怪老头。可以说,58年方案的商业价值极低。
相应地,文改尝试的其他“非拉丁”方案,在上述方面上甚至不如58年方案,所以不具有讨论的价值。
二、关于试图替代汉字的“表意符号”汉语拼音方案
那么,一些文改尝试者提出的带“表意符号”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否可行呢?
其实,在拼音拼式中增加“表意符号”,最主要的意图是解决汉语中的同音词问题。的确汉语中同义词较多,汉字有很多同音字,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别用表意的方式却别同音词。但是,每个音节加上一两个字母作为“意符”,且不说拼式加长许多,就是编制这个表意的规则,就十分费力,歧义性强,难于理解。且看汉字中表意作用的偏旁部首有多少,再怎样努力整合,26个拉丁字母都“兼职”做意符也不够用。而且表意的方式,也要依托于汉字,比如汉字是金字旁的,拼音也要用替代金字旁的意符,那么不会写汉字也不会写拼音。
总之,拉丁字母本来就是表音的,勉为其难让它们去表意,那么这个规则再精巧也会显得非常笨拙。
三、如何解决同音词问题
怎样解决同音词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办法解决。我们平时说的话,不看文稿,是不是就能听得懂呢?语言本身已经在努力了,现代汉语双音词居多,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同音词概率大大下降,仍有同音就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会出歧义。“施氏食狮史”,那是文言文,大量单音节词,且是书面语言不是口语,而且是人为制造麻烦。在特殊语境下,必须区别仍然存在的同音词,也好办,补充说明标注。弓长张还是立早章,张曼玉的张还是章子怡的章,一说就明白了。好在口语交流中,这样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也确实不多。
所以,表音文字就老老实实地去表音,不要加意符。我手写吾口,怎么说就怎么写,听得懂就读得懂。把声调标识出来就好了。标声调这点,国罗做得对,但是规则稍嫌复杂,拼式也啰嗦。
四、拼音与汉字的关系
不要企图用拼音文字去取代汉字,有了拼音文字就把汉字扔了?日语都没扔,我们凭什么要扔。汉字和拼音,各有各的作用,从不同方向启迪我们的心理趋向和思维方式,留下两种工具给后人,民族的未来前景将是何其美妙的!
拉丁字母本来是别人的东西,我们懂了拿来主义,就把它拿来了,不光拿来,还要用得巧用得好。要让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19 23:08 , Processed in 0.0902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