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回复: 2

文化的演化和人类的进化

[复制链接]

4

主题

11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2-12-4 18: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hybi,羊羊君
Mind group
Biology group
Carridon University



我们认为,在传统进化论的框架下,现代人类早已停止进化(但不是停止变化);不加人为干预,未来也不太可能继续进化. 因为自然选择的压力和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自古代以来,人类文化已经强势取代了进化论的自然选择.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讨论.


  • 进化论和人类的进化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进化,以及影响进化的三要素. 进化(evolution),就是物种在环境压力的筛选下,其特征或性状发生改变,以及产生新物种的过程. 进化的三要素是,变异,variation,选择,selection,遗传,heritability. 其实我们觉得还有一点,那就是足够大的种群样本. 三者缺一不可,首先必须有大量的变异,这些变异在环境的筛选下,适者survive并繁殖后代,而且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于是产生了稳定的适应环境的性状.

而所谓人类的进化,就是说人体的性状和人类个体的心理随时间而变化. 未来的人类会变得怎样,头大否,身高否,强壮否,性欲增强还是减弱,抑或消失?精神疾病在基因的层次上是否会变多?等等. 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前者远远没有后者单纯,所以人类的进化,远远比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要复杂.

2. 人类进化的阶段

2.1 人类的诞生——严苛的进化论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 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 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和埃及猿(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 稍晚后的古猿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
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 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
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 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约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 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 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湿润的树丛,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 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同的祖先族群相继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当对蛋白质和DNA差异的研究最终建立了一个分子钟后,研究发现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界点是在500万-800万年前(这些证据暗示黑猩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250万年前,由于热带非洲的气候开始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来越干旱,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大多数南方古猿逐渐消失.有两个例外,一种情况是说,因为某些地区稀树大草原保留下来,那里的南方古猿得以生存下去,比如南方古猿能人种和两种粗壮类型.[1]

2.2 人类的早期进化——文化的决定性力量

约150万到2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 能人已经被归类为属于南方古猿中较晚出现的一个物种。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 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

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在非洲发现的距今最近的直立人化石(大约100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 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 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代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就欧洲和近东而言,几乎可以肯定是从直立人的西部群体中产生出了尼安德特人.

从大约25万年前至3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尼安德特人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 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 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气候因素、文化不占优势、被智人屠杀)到底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6.5万年尼安德特人种系和智人种系分开. 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一类生活在5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1万年以来的人类称为现代人,但也属于晚期智人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既属于晚期智人).大约10万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领域,一般认为这群智人,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于大约15万年前至20万年前. 智人显然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群体. 入侵西欧的智人叫做克罗马农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在拉斯考克斯岩洞, 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绘画. 智人(克罗马农人)出现后,他们的工具明显更加高级,叫做奥瑞纳文化.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 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 母系氏族公社,旧石器晚期,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1]

2.3 人类的中期进化——进化论和文化协同

我们将人类的中期进化的时段,定义为氏族公社时期到国家建立前这一段历史. 这段时间内,在技术方面,人类已经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复杂的工具,并且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或者以渔猎游牧为生,并且发明了语言文字等等. 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科学,知识和思想开始萌芽; 在社会伦理方面,逐渐形成人类社会生活基本的伦理规范,比如禁止近亲结婚和乱伦等,部落也逐渐组织起来并且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宗教上形成了原始宗教比如图腾崇拜等,

一句话,人类社会的基本文化和规范已经形成——有研究表明,这些人类基本文化和规范具有同质性——不管是在原始部落,还是都市乡村,人类在这个基本面上都是一样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人和群体的基本关系,基本的伦理道德等.

这些文化的形成,有必然也有偶然. 必然的那部分,对于氏族的繁衍壮大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文化对人类进化的直接作用. 偶然的部分,形成了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化.此时,如上上句所说,文化和进化依然是协同的,甚至恰当的,适应性的文化使得产生它们的人类种群得以繁衍壮大——这是文化对人类进化的积极作用,而且不难想象,或者也有某些考古依据,某些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文化,随着拥有它们的种群的灭绝而灭绝——从这个意义上,文化作为种群的特质之一,对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仅限于这个阶段的进化,也仅限于这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文化.

人类早期的文化特质也是受进化论控制的,正如动物形态和行为受进化论控制一样. 反过来,促进那些适应性文化的基因,会在自然选择中得到加强,这是文化对基因的反作用,我们会在5中有图并且做些讨论.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科学,技术,艺术,哲学,道德的发展,人类的文化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在基因的层面上,它们在古代基本上就脱离了进化论的控制——因为从直接的意义上说,它们都与生存无关,也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选择压力无关.

2.4 古代人类的进化?——因文化而逐步失效的进化论

本文的古代人类,是相对现代人类而言. 粗泛地讲,我们可以大致以1900年为界——之前到人类氏族社会解体,我们都称之为古代. 这个时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缓慢(尽管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进展迅速,但我们将这个阶段视作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期),但是社会分工逐步精细化. 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核心区别是,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主要知识,思想,财富和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部分人类个体未被解放,生活在黑暗之中;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物质极大丰富;平等,自由,民主,人道,开放等现代精神深入人心,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相对古代人类个体而言,得到了质的飞跃,等等.
古代社会历史很长,社会结构相对而言较为稳定,各个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经过漫长的早期发展,各个族群的文化基本能够维护这些族群的稳定存在和繁衍. 尽管有些文化,比如古代蒙古族的侵略性,扩张性的文化,占据了大半个欧亚,但并无法摧毁其他文化和文明. 这种文化上的竞争,并没有对人类的进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维系文化拥有者——社群的的基因稳定性. 我们可以较为保险地作如下论断:在古代社会,基于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因文化对人类种群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而失效.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案例,即乳糖耐受性的进化. 无论欧洲还是亚洲,原始人类都是乳糖不耐受型的基因. 乳糖耐受性高这一性状,是人类在不太长的牛奶饮用史逐渐进化而来的. 在大约1.1万年前,西亚的牧民驯化了产奶动物,并开始使用乳制品. 但乳糖耐受的基因 大约在7500年前才出现在匈牙利广袤的大平原上. 为了减少乳糖不耐受的困扰,古老的游牧民族发明了各种发酵乳制品. 经过短短几千年的进化,在欧洲,北美和中亚阿拉伯大陆上,乳糖耐受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 在波兰,这种从0到80%的进化仅用了130代时间. 进化生物学家给出的解释是:拥有乳糖耐受基因的人可以更好地摄取营养,他们生育后代的数量,比乳糖不耐受的人高出19%. 乳糖耐受基因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基因组中发现的最强大的基因.”[2] 这个案例的意义,我们会在最后一节讲到.

3.现代人类的进化——因文化而失效的进化论

我们来看看当代人类以及其所在的环境,变异,存在而且有足够大的样本,遗传也存在,最关键复杂的是选择,这包括环境压力,性选择和繁殖能力. 首先,人类社会摆脱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因此,自然选择的压力不复存在——各种变异,不论是有助于还是无助生存于,甚至残疾或致命的遗传病,都能在现代社会生存乃至繁殖后代——虽然这会限制繁殖后代。

但是进化上很关键的一点,维持强势变异的基因存在,关键一点是该基因能尽可能多的繁殖多的后代,这点在人类社会也不复存在. 社会的强者或所谓优秀分子,或曰优秀基因,其繁殖率并不一定比弱者,失败者更好,甚至相反. 比如中国农村,或者非洲,越穷越生. 而且,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好的基因?或者什么是更强的适应性基因?

即使存在这二者,其一,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使得大部分基因都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适应性,可以说,各种基因(除非那些严重缺陷)在人类社会中的适应性都是等价的. 其二,即使存在优秀基因,它们也没有遗传优势,原因如上已经讲了. 何况,一,人类的优秀基因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概念,建立在这个模糊概念上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二,人类进化到现代,大部分正常基因的正常人,天分方面的差异是极小的,况且教育还能很大地促进天分的相对平均的发展——这点也很大程度磨平了人类个体适应性的涨落.

所以在人类所处的环境,没有所谓的更适应的性状,各种性状,包括那些病态的性状,都有能得到表达和遗传的机会,而且机会趋于平等——你无法剥夺残疾人的生育权,也很难防止大部分所谓缺陷基因的遗传. 由此的出的结论是,人类的性状会趋于多元化,高矮胖瘦,聪蠢灵钝,都会一直存在下去,不会进化出超人,除非实行希特勒式的种族政策——多元化挺好,世界丰富多彩,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从另一个角度,人类物质和精神都会越来越丰富,医学和生殖科学,包括人道主义精神也会越来越发达,这点文化环境变化对人的进化之失效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比如,那些在自然界本应夭亡的婴儿被救活并长大成人,那些“适应性差”的人类个体,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且甚至繁殖大量后代等等...换句话说,在现代医学和人道主义的的帮助下,人类个体或者各种基因适应性的“涨落”会大大抹平——不管基因如何,都有着近乎平等的生存,遗传和适应能力. 这些是外在的因素,似乎涉及到表观遗传学了,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进化论对现代人类进化的失效,主要是如下几点:


  • 现代文化——科技,使得自然选择压力的失效
  • 现代文化——生存权平等,性选择和自然繁殖规律的失效
  • 现代文化——人道主义,对选择压力的消除

现代人类的进化有其独特性——无法用经典的达尔文主义解释. 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人类诞生,到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再到现代人类,传统进化论解释力和适用性是逐渐减弱的,而文化对人类的发展的作用,是逐渐增强的.

* * 对上述讨论的总结是,对于文化和进化的关系,我们的主要观点是,文化或曰泛文化在人类的诞生和人类进化的早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和人类基因产生协同进化. 而文化和文明在人类进化的中晚期逐渐和进化脱离——前者不再参与人类进化,后者也与前者的产生和发展无关. 人类进化的早期后,文化和文明令人惊讶地脱离了进化论,独自快速发展,直到现代和可预见的未来.**

4. 再论现代人类的进化

4.1 人类的变化

人工化学品和污染对人类进化的可能影响
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对其进化的可能影响
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生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人类心理结构的演化及对其进化的可能影响

4.2 人类社会和人类进化

人类社会和个体多元化
社会分工和对多元化个体的需求
社会分工在人类进化史和未来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和网络化在现代人类进化中的可能作用
现代人类迁徙的便利及基因交流

5. 基因,形态,行为和文化



图1 基因,形态,行为和文化

上图可以看出,基因处在形态,行为,文化的中心,它的作用是核心的,是所有其他因素的物质基础,唯一可以直接遗传的因素. 这些线段都是双箭头, 我们以基因和文化的关系,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基因是形态和行为的基础,基因直接决定了形态,部分决定了行为,比如原始人的身体构造是基因决定的,身体结构又产生了特定的行为,比如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可以看做一种亚文化,开始由于偶然某个或者某几个猿学会了直立行走——此时也有基因的原因,基因变异使得某些猿类个体的身体构造,更适合或趋向于直立行走——这种可能性是可观的. 这种基于基因和偶然性的行为,由于其对猿类而言比四肢行走更强的适应性,很快被其他猿类模仿,并且传递给下一代,成为猿类的一种泛文化. 反过来,这种亚文化的强化过程中,那些弱化直立行走的基因,由于不适应泛文化(四肢行走也许不被群体接受)和较低的适应性,会遭到淘汰——即亚文化的演化也能对基因进化产生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见,基因,形态,行为和文化四个种群要素,是相互关联,协同进化的. 其中基因是其他要素的物质就基础,在进化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它强势地决定了其他因素,并且是唯一可直接进化和遗传的. 然而,形态,行为和文化也是可以通过某种逻辑上的方式,反过来影响基因的进化.

6. 文化进化论

因为本文的主体是文化和进化,所以我们可以稍微谈谈点人文的东西. 众所周知,进化论思想是19世纪最伟大,影响力也最大的思想之一——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甚至很大程度影响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这条原理简单而有力,逻辑上又极度清楚明了,所以得到广泛的理解和应用.

    • 文化的竞争和同化
    • 文化同质化和多元化

讨论完毕,细节问题希望后来者撰文阐述.

7. 人类的未来

7.1 人类的进化会停止

在现代,由于生存和繁殖普遍不成为问题,因而现代人类的进化会停止. 像上述乳糖耐受基因进化的历史,不太可能出现——这段进化史依然是强大的生存压力所诱导的.

7.2 人类的变化会持续
进化会停止,但是人类的改变会一直发生,并且随着时代的加速变化而发生的很快——我们首先区分进化和变化,进化是内在的,它是由基因变异,在外界持续的压力选择下,生物产生的基因和性状的改变,然后遗传并且逐步强化. 而变化是外在的,外在环境不通过基因,直接由环境让人类性状,行为,文化发生改变,变化不可遗传. 但是环境在加速变化,人类不管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人类社会不仅在文化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一定会不断变化甚至升级下去的——但这与进化无关——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人类社会,早已经摆脱了选择压力和选择机制..

但是我们依然要考虑这种可能性,在人类个体适应性涨落,被技术和人道主义抹平的情况下,外界环境的改变,比如营养状况,环境变化,人类文化和人类心理的改变,是否会加速或者抑制基因变异?如果会,它变向何方?我想这依然是个开放性分子遗传学问题——或者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经典进化论给出的答案,很可能是否. 鉴于学识,笔者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7.3 星际时代人类的定向进化

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对特定星际环境有适应性,或者适应性更强的人类个体,就像人类一直定向驯化和培育人类所需的野生动植物那样. 这种培育方式用在人类身上,在目前的伦理学看来,是很难接受的——人类被物化了,但是为了进军太空,这一步是不得不做的——也许未来的人类能接受这点,并置之泰然.

参考文献


  • 人类进化史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7%B1%BB%E8%BF%9B%E5%8C%96%E5%8F%B2/282480?fr=aladdin

2. 乳糖不耐受的中国人多么?-知乎
3. 行为,进化和泛文化 by phybi



2020.0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2-12-4 1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棒[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4 18: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9 12:25 , Processed in 0.1126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