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不论是彻底躺平的日本人还是“三抛”的韩国人,都无疑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发展处境。我国其实也不遑多让,区别可能会再多一个城乡发展差异大。
日本老龄化催生了擂台高筑的债务,年轻人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占,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逐渐发展出了如今压抑欲望的低欲望社会。
韩国的“四当五落”,每天睡四小时,就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每天睡五小时的话,就会名落孙山。稀缺的社会资源和不规范不平衡的公司待遇,让家长不惜借钱也要让孩子上补习班。
早有人预言,未来我们将会面临受教育的成本远远高于个人能力的情况。
很冷酷的说,从宏观来看,现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运行已经不需要如此多的人了,随着机器和智能化的不断普及,人们的工作空间会进一步减少,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规范,人们未来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
刘慈欣在关于终产者的一本小说中,普通人连拥有空气都是奢侈,甚至会因为无力支付新鲜空气的费用而死亡。这是我们十分不愿意看到的。
在《大断裂》中,作者将人口老龄化、家庭单元化、犯罪率攀升等一系列快速变化的问题称为“失范”,(失范是翻译过来的,可以理解为在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迅速的时代中人们所面临的规则和规范的失效。)
在大断裂一书中作者认为虽然失范确实在发生,但同时他相信人类有随时调整制造新规则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未来(或者现在),我们不仅要面对安全感的缺失(不知道何时会到来的失业,居无定所,物价高升),也要面对社会秩序的混乱(枪杀,抢劫,偷盗)。
资源的缺失加上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均衡,以及工业转型尚未成功的对蓝领工人的文化歧视,在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不得不选择不断内卷来获得那份能够刚好让人体面生活的工作。
我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之所以导致人们不断努力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砸锅卖铁也要进入一所好大学的原因,主要还是体制和福利分配的问题。所以说现实常常比想象更加魔幻。
在此背景下的教育更是逐渐畸形,成为延缓人们成长的缓冲剂,固化思想和阶级的有力工具,成为了除去生产生活外的第一大支出占比。
在社会背景下,我们已经无力探索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并将更长久的持续存在下去。
在文学家里,好的教育是教书育人,可在资本家里,好的教育是更高的分数,更符合社会运作的技能。
可惜,学校不是文学家开的。

难道我们就要为教育宣判死刑了吗?
并不。
虽然人们需要进行程式化的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还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速交换的信息,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现如今,人们几乎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到任何你想了解的信息,学习任何你想学的技能。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哲学,计算机,任何只要你想学的技能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学校之外的教育,才是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地方。
柏拉图: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这里的教育显然是广义上的教育,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提倡终身学习的原因。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教育绝对是一种稀缺资源,当你感受到美食、舞蹈、音乐、书法、诗词、数学、物理、计算机、一项运动等等许多事物的美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没有了解这些或者说没有机会了解到这些将会是多么大的损失。
但当我们全都进入卷文化的怪圈里时,就会无暇接触这些真正能让人感受到美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忘记,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文化和技能可以去学习,不要忘记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不要忘记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在等你去完成,不要忘记要终身学习。
世间万物一体两面,作为努力生活的人,还是要往更积极的一面去寻。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