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回复: 1

(二)关于生产资料的若干理解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0 1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水月
这部分内容由于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不深,可能干脆都是错的。那怎么办呢,考研考上之前实在没精力学新东西啊……所以如果有错误,就等未来学了更多东西的自己来批判了……
生产资料,按照马克思的定义,应当是在从事物质生产时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未进入商品但是生产所必需的资料,部分进入商品的生产资料和一次性进入商品的生产资料。
马克思在建立剩余价值理论时,指出资产阶级进行剥削的前提是:劳动者成为商品,即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被迫出让劳动,且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这两点可以参考历史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在原始经济中,人们形成集体进行共同劳作,平均分配,这是基于公有制的,集体间不存在劳动者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剥削奴隶阶级,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因此其劳动产品全部被奴隶主剥削掉,只取得足以维持生产的生活资料。发展到封建社会,西欧封建领主制下的经济生产中,庄园中的农民不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工具等),有一定人身自由,但由于土地兼并,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农民对于封建领主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所以在庄园经济中商品交换也不是主要的形式,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主对于农民的剥削是直接依靠人身依附关系进行剥削。
可见,人类社会的经济历史,可以概括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劳动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步减弱,而人身依附关系的存在性则离不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这种人身依附关系虽然弱化了,却没有被完全消灭,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思想。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具有依附关系,原因是虽然无产阶级在人身权利上自由,但由于没有生产资料,无法组织生产,不得不成为商品。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也指出:“不是劳动者出让劳动,而是劳动者本身成为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是资本家支付一定价值购买了劳动者这种商品,然后运用这种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只有和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结合才能进行劳动,不如说就和资本家说的一样:“我不给你们提供工作,你们有饭吃吗?”,这种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了劳动者对于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和工资高低,待遇好坏无关:哪怕资本家亏本经营,快把家底都当报酬支付给劳动者,也不改变这种依附关系:劳动者依然必须向资本家出让劳动,脱离资本家,劳动者确实就无法和生产资料结合。这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区别之一)
但是在这里,对于生产资料的定义是有一定问题的。
生产资料定义为“物质生产中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那么以当今的中国为例子,一个拥有一百万人民币的个人能称作占有生产资料吗?或者说一个购买了一台工作站,或者一台小型数控机床的个人能称为占有生产资料吗?占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虽然也可以组织生产,比如开个饭馆,但严格来说只能算作占有货币资本,但后者确实可以组织生产。似乎如今很多人家已经脱离无产阶级了,也就是常常说的所谓的“中产阶级”。虽然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人打入小资产阶级,但是这也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有一台价格为100万人民币的机器并组织生产进行剥削的就称为资产阶级,那十个存款为10万的人就可以组成一个集体的资产阶级,利用机器雇佣劳动进行剥削。显然资产阶级按照这个概念来定义是过于泛化的。(需要注意,这里不考虑不依靠雇佣劳动生产,而依靠共同劳动的形式,因为那就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并不依靠剥削来进行资本积累)
当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显然不会真的有这么多人来雇佣劳动来组织生产进行剥削——如果这样,一个小区的存款就足够创立一个小型企业,整个社会就只有福利院的乞丐可以剥削了,社会生产显然不可能这么进行。
这指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也并不一定能取得人身自由。现实里存在着广泛的个体经济,但没有剥削的个体经济制度并不带来比资本主义生产更发达的生产力,这是显然的。消灭剥削必然要求无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但占有生产资料,哪怕占有生产资料的人群非常广泛,也并不保证人身依附关系的消灭。
回到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的剥削必然要求劳动者处于无法组织生产的境遇,可见核心在于劳动力称为商品不依赖于不占有生产资料,而在于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出于某些原因,也无法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组织生产。举个例子,每个人家都有织针,可以组织生产,但一般而言没有人会放弃工作而去通过织毛衣养活自己;每个人都有手机和电脑,但一般而言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组织生产的仍为极少数。这可见人身依附关系的形成是更为复杂的。
另外,我们可以对所谓的中产阶级,也就是所谓的独立出无产阶级的概念进行理解。中产阶级是否脱离了无产阶级呢?我们注意到,即使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同样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自己能组织生产的,即使他们可能占有足以组织生产的生产资料。这从美国中产阶级的破产和中国中产阶级的状况都可以看出来。
中产阶级的收入结构区别很大,有的是依靠出让劳动为主,结合我们之前提到的:收入高和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不是一码事,这部分人仍然属于无产阶级,因此当被解雇后,他们难以组织生产。中国目前沸沸扬扬的“35岁危机”即属于此类,即使具有充足的现期收入,但在被解雇后,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出让劳动的这部分中产阶级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危机,最终从事收入可能更低的劳动。(其中的一小部分转化为小商品生产者,即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可以组织小规模的生产,比如开补习班之类,但这种生产是没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
而另外的一部分中产阶级,有的拥有公司股权,有的拥有货币资本,可以转型为产业资本家或货币资本家,这就属于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可以组织资本主义生产,依靠雇佣劳动进行剥削的阶级。这一部分也不一定全部转化为资本家,可能用风险偏好等等的理论来解释更好,但也可能有别的原因,比如在垄断下即使有生产资料也无法组织生产。又或者无产阶级实际上占有了九成的生产资料,但最后那一成不可或缺生产资料却在资产阶级手中,就好像劳动者有一辆车,却没有钥匙(这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可以说是同样的思路),最终仍然摆不脱人身依附关系。
总之,这仍然是可以加深理解的地方。学艺不精,可能再翻一遍资本论,这些观点就又会被推到重来吧。但愿我能明白我错在哪里,或者对在哪里。
2021年11月16日
回复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是否可以独立组织生产"而不是单纯的"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来区分是否无产者,眼前一亮啊,很犀利!
拥有一辆车,并且有钥匙,完全可以组织我们普通人常识意义上的出租车业务,但实际上却不太可行,因为在现实中,这叫"黑车业务",是会被抓的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4-10 14:55 , Processed in 0.1189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